沙鸡是国家保护动物吗?沙鸡“辛苦”每天飞30公里带水养育妻儿
在我国西北地区生活着一种长相和鸽子相似的鸟类,虽然是名字叫沙鸡,但它和鸡没什么关系,它属于鸽类。虽然长相相似,不过同鸟不同命,它们的生活只能有一个词来形容“辛苦”。
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,整体环境干旱少雨,并且有大量的荒漠、戈壁存在,生存环境比较恶劣,食物匮乏,沙鸡则以植物的嫩芽为食,所以在当地寻找食物是一大难点。
它们常常要飞很远的距离,才能找到食物。不过这还不算什么,起码有吃的。最难的还是喝水,尤其是在沙漠地带,水资源更加匮乏,想要喝一顿甘甜的水,沙鸡往往需要飞行30里地才能找到水源。
设想一下,家里停水了,需要到10里外的水井里挑水喝,一趟下来不死也得脱一层皮,这很像是老一辈人小时候的生活的样子,自来水没通、路没修好,只能靠人挑,辛劳程度可想而知。
这样的生活状态,可比现在累的人多了。沙鸡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下,虽然生活环境艰苦,但沙鸡在这里依旧活得很开心,活得很精彩。
因为它们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状态,从未想过要挪窝
用羽毛带水,担起千斤重担
因为荒漠里植被稀少,所以沙鸡不能像其它鸟类用树木来建巢,很多时候都是直接在地面上刨一个坑出来当做家。当然,它们周围生活着很多敌人,老鹰、狐狸都是它们的天敌。
于是它们进化出了逼真的伪装色,沙鸡的蛋是深灰色的,放在土窝里就像是石头一样。可能这也算是生存的一种手段吧,从小就培养后代的求生能力。
沙鸡特别的爱家,在下蛋之后,沙鸡夫妻俩会轮流孵蛋,直到几十天后雏鸡诞生。不过幼鸟诞生后,才是雄鸟最劳累的时候,因为幼鸟很脆弱,雌鸟一般都不会离开它。于是生活的重担就全部落在了雄鸟身上。
对于沙鸡来说,最难携带的是水源,毕竟食物是固体,很好携带,而水没有容器的话,是带不了多少的,并且水源位置太远,它们每次带水都要飞30里左右的路。
不过这也难不倒雄鸡,通常它们去水源地都是成群结队的。到了之后,它们会观察四周情况,然后自己大口喝水,等自己喝得饱饱的,就会把身体浸泡到水里。在千百年的进化中,雄鸟已经进化出了浑身蓬松的绒毛,能像海绵一样吸水。
等羽毛吸饱了水,雄鸡就会展翅高飞,在这期间它要躲避猎食者的追捕,还要尽可能地保持浑身水分的充足。毕竟羽毛不是水桶,在飞行的过程中难免会洒落一部分的水,幸好剩下的水分足够幼鸟和雌鸡饮用了。
要知道,带水的这个过程,雌鸡是不参与的,也就是说,在幼鸟长到成年的这一段时间,大概是两个月左右,水都是雄鸡带的。这意味着雄鸡每天都要外出飞30里地,然后带水折回。
这可不是平常人能吃得下来的苦,现在还在埋怨天天加班的人,看看这励志的沙鸡,你还觉得自己辛苦吗?